每一次的修復團體課程,老師都會帶入一個主題讓學員練習。
期間我們使用過「情緒」、「課題分離」、「原生家庭」等當主題,
在每一次學員分享中,讓學員練習抽絲剝繭地去思考和核對,
幾周下來學員都變得好厲害,
只要發表問題,都能鼓起勇氣踴躍發言,一起參與討論分析,
也慢慢從自身的覺察能夠放眼到與家人之間的關係。
我們都知道,原生家庭與人格的長成息息相關,
家庭氛圍 ,傳統習慣,教養模式,說話方式,信仰,價值觀…
都會潛移默化的帶到我們的工作,戀愛,家庭,下一代…
這就是所謂的「代間傳遞」。
那種影響是流進血液,內化到骨子裡去的,
因此在原生家庭得不到的滿足,就像未解的結一樣影響著我們的生命。
學員小如分享了「害怕出獄的自己」……..
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因為毒品規避警察的通緝而長年不回家,
小時候的她很希望父親在家,即便他是吸毒坐牢的父親。
父親在家,這樣她就不是沒有爸爸的孩子。
因為內心的缺乏與叛逆,小如最終和父親一樣走上吸毒的路,
她說只有跟父親一起吸毒,她才可以感受和父親很親近。
直到父親戒毒,但她仍舊多次進出,深陷囹圄,父親無法原諒她的愚蠢和軟弱,開始對他不諒解也不再理會她。
經過課程的學習 ,
小如知道她害怕的其實是失去築起高牆的父親,害怕的是出獄又讓父親失望的自己。
小如說她可以使用情緒的教學來辨別,父親的原級情緒是失望,但父親用次級情緒生氣來表現,然後再使用「課題分離」的技巧來明白,面對毒品時軟弱和無助是自己的課題。而生氣的父親則有失望憤怒的議題,相信小如處理完自己的問題,父親端的問題也許能夠迎刃而解了。
小如也終於明白父親不是不要她,不愛她,父親只是生氣她。